1、蜡面黄紫光欲湿,酥茎娇脆手轻拾。
2、香痕浮玉叶,生意满琼枝。
3、响如鹅掌味如蜜,滑似莼丝无点涩。伞不如笠钉胜笠,香留齿牙麝莫及。
4、君若同能识此味,共期佳宴约重陪。
5、土膏松暖都渗入,蒸出蕈花团戢戢。
6、作者简介:杨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汉族江右民系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大臣,著名文学家、爱国诗人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“南宋四大家”(又作“中兴四大诗人”)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
7、清涧月自浴,孤芳人不知。
8、《食菌》 明 顾璘
9、吾闻古灵仙,饵芝乃升遐。
10、绝冥万丈深,积翠淩空危。
11、作者:杨
12、老楮忽生黄耳菌,故人兼致白芽姜。━宋·苏轼《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》
13、空山一雨山溜急,漂流桂子松花汁。土膏松暖都渗入,蒸出蕈花团戢戢。
14、【咏花菇】.梓农
15、淑气注阳鼎,甘津灌华池。
16、深谷隐松桂,雨露抽灵芽。
17、注:蕈子即野蘑菇。
18、菘羔楮鸡避席揖,餐玉茹芝当却粒。作羹不可疏一日,作腊仍堪贮盈笈。
19、绢帕蘑菇与线香,本资民用反为殃。
20、嵇康食石髓,安期枣如瓜。
21、作者简介:杨,字廷秀,号诚斋。江西吉州人。南宋大诗人。绍兴二十四年进士。
22、桑鹅楮鸡皆不及,嫫姑天花当拱揖。━明代史迁《菌子诗追和杨廷秀韵》
23、聊欲燕其阳,饱食五色芝。
24、《入京诗》 明于谦
25、腥腐一以荡,神明发精华。
26、空山一雨山溜急,漂流桂子松花汁。
27、《蕈子》 宋 杨
28、虚无不可致,想像生咨嗟。
29、幸从腐木出,敢被齿牙和。
30、忽然青云阴,见此白玉姿。
31、菘羔楮鸡避席揖,餐玉茹芝当却粒。
32、真有山林味,难教世俗知。
33、伞不如笠钉胜笠,香留齿牙麝莫及。
34、扩展资料:
35、峰峻云遮树,花菇椴木床。真菌赞皇后,蛋白喻珍王。
36、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。
37、意思:忽然发现树上长了一些黄耳菌,于是俩人拔起筷子美美地吃起了一顿蘑菇大餐。
38、意思:桑耳与楮树菌都比不上它,蘑菇是天生的应该拱手作揖的花。
39、名齐金光草,品异仙掌茶。
40、甘餐自当肉,石鼎香漠漠。━宋方岳《采菌》
41、开经拜修静,得道推安期。
42、意思:平地的突然好多菌子接二连三的出现,白鹅的鹅掌以及鳖也可以放弃了。
43、没有什么花菇古诗
44、戴穿落叶忽起立,拨开落叶百数十。
45、(第一首)
46、冉冉露痕重,漼漼雪花滋。
47、石骨溜香髓,松苓涌凉脂。
48、从兹谢厚味,服尔登云车。
49、与香菇有关的诗句
50、营养酶消疫,低脂本聚糖。一烹香十里,风起醒黄粱。
51、意思:可以当成美味的肉享用餐食,在石鼎处默默地散发出香味。
52、金膏溢齿颊,五内生云霞。
53、戴穿落叶忽起立,拨开落叶百数十。蜡面黄紫光欲湿,酥茎娇脆手轻拾。
54、作羹不可疏一日,作腊仍堪贮盈笈。
55、描写“蘑菇”的其他诗句:
56、惊雷菌子出万钉,白鹅截掌鳖解甲。━宋黄庭坚《次韵子瞻春菜》
57、《石桥纹蕈》宋 高似孙
58、出自:蕈子
59、描写蘑菇生长诗句,例如:“土膏松暖都渗入,蒸出蕈花团戢戢。”
60、《蕈子》南宋杨
61、响如鹅掌味如蜜,滑似蒪丝无点涩。出自宋代杨《蕈子》,意思是:如鹅掌令人惊讶,味道如蜜般浓醇,光滑好像蘘荷没有一点涩味。
62、意思:雨后的山水流急,漂着桂子和松花枝。土膏和松暖都渗入地下,蒸出蕈花团戢戢的。戴穿落叶忽站立起立,拨开落叶看见百数十。蜡面和黄紫光欲湿润,酥茎娇脆手轻拾起。响声如鹅掌味如蜜,顺滑似蒪丝无点涩。伞盖不如笠钉胜笠,蘑菇香留齿牙麝莫及。菘羔和楮鸡避席揖,餐玉和茹芝当却粒。作羹不可遗漏一日,作成腊味用筐子盛着。
63、饕腹何多幸,相酬独有诗。
64、玉英烹熟绝如肉,花盖开成不让梅。
65、污秽尽随霜雪去,精华总伴日风来。
66、山珍非似树般栽,朽木偏生好食材。
67、采采供晨飧,色莹味亦嘉。
68、响如鹅掌味如蜜,滑似蒪丝无点涩。
69、《玉蕈》 宋 施枢
70、老楮忽生黄耳菌,故人兼致白芽姜。出自宋代苏轼《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》,意思是:忽然发现树上长了一些黄耳菌,于是俩人拔起筷子美美地吃起了一顿蘑菇大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