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国学经典句子优选汇总186句

时间:2024-10-10 11:05:51 经典文案

1、为政在人。取人以身。修身以道。修道以仁。——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
2、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篇》

3、或生而知之;或学而知之;或困而知之:及其知之,一也。——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
4、养其小者为小人,养其大者为大人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·第十四节》

5、食者,国之宝也;兵者,国之爪也——《墨子·七患》

6、道在迩而求诸远,事在易而求之难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上·第十一节》

7、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

8、闻诛一夫纣矣,未闻弑君也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章句下·第八节》

9、"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"——《浪淘沙·北国风光》

10、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,而不上同于天,则灾犹未去也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(上)》

11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

12、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——《论语·述而篇》

13、译:懂得道理并不难,实际做起来就难

14、君子,不可以不修身。思修身,不可以不事亲。思事亲,不可以不知人。思知人,不可以不知天。——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
15、解释:意味着只有经历千辛万苦,才能够取得成功。

16、故君子力事日强,愿欲日逾,设壮日盛。——《墨子·修身》

17、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;既昏便息,关锁门户,必亲自检点。——《朱子家训》

18、足以充虚继气,强股肱,耳目聪明,则止。——《墨子·节用(中)》

19、草木无大小,必待春而后生,人待义而后成。

20、太上无败,其次败而有以成,此之谓用民。——《墨子·亲士》

21、拱把之桐梓,人苟欲生之,皆知所以养之者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·第十三节》

22、仁者无敌。

23、利之所在,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,深源之下,无所不入焉。——《管子·禁藏》

24、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,于予与何诛?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

25、国学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感恩的经典语句,以下是一句常见的感恩语句:

26、人胸中各有个圣人,只自信不及,都自埋倒了。——《传习录·卷下·门人陈九川录》

27、得黄金百,不如得季布一诺——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

28、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,以有礼也。

29、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也。

30、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五章》

31、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——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
32、心诚求之,虽不中,不远矣。——《大学·第十章》

33、中华上下五千年,人物事迹永流传,乱世百姓不得安,当今社会享平安,百姓安康今日谈,龙的传人得真传。

34、《孙子兵法》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

35、"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"——《杨家将谱·张尚达》

36、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十四章》

37、众生必死,死必归土:此之谓鬼。——《礼记·祭义》

38、《道德经》:“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”

39、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章句上·第四节》

40、好女之色,恶者之孽也;公正之士,众人之痤也;修道之人,污邪之贼也。——《荀子·君道》

41、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

42、天命之谓性;率性之谓道——《中庸·第一章》

43、陶瓷故乡在中国,瓷都当推景德镇;陶器出现在史前,瓷器始于东汉间;洁白如玉薄若纸,透明如镜能照面;生活起居离不开,陶瓷文明震世界。

44、好人之所恶,恶人之所好,是谓拂人之性,灾必逮夫身。——《大学·第十一章》

45、《尚书》

46、"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"——《战国策·楚策四·临江仙》

47、多行不义必自毙。

48、生,人之始也;死,人之终也。终始俱善,人道毕矣。

49、克己复礼为仁。

50、饥而欲食,寒而欲暖,劳而欲息,好利而恶害,是人之所生而有也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
51、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行有远志,坚持不懈。”

52、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
53、视尔如荍,贻我握椒。——《诗经·东门之枌》

54、跬步而不休,跛鳖千里;累土而不辍,丘山崇成。——《荀子·修身》

55、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——《中庸·第一章》

56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
57、和大怨,必有余怨;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七十九章》

58、反者道之动;弱者道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章》

59、今天下之士君子,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。——《墨子·节用(下)》

60、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——《史记·十二本纪·项羽本纪》

61、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;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
62、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

63、是以动则必陷,为则必辱,是偏伤之患也。——《荀子·不苟》

64、君子之泽五世而斩——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下·第二十二节》

65、"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"——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。意为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从脚下的一步步开始,只要坚持不懈,就能取得成功。

66、儒者在本朝则美政,在下位则美俗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67、教民礼顺,莫善于悌。——《孝经·广要道》

68、“知恩报,知义感恩。”

69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——《孟子·尽心章句上·第二十节》

70、刑称罪,则治;不称罪,则乱。——《荀子·正论》

71、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诚之。

72、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三十章》

73、论德而定次,量能而授官——《荀子·君道》

74、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——麦孟华《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》

75、这些句子强调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,持之以恒地努力,不轻易放弃,并且认为坚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。这些句子中蕴含着智慧和鼓励,对于我们坚持信念、追求目标、不懈努力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。

76、聚敛者,召寇、肥敌、亡国、危身之道也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
77、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章句上·第四十一节》

78、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——《荀子·哀公》

79、礼,与其奢也,宁俭;丧,与其易也,宁戚。

80、进不失廉,退不失行。

81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
82、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

83、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

84、抑若扬兮,美目扬兮。巧趋跄兮,射则臧兮。——《诗经·猗嗟》

85、不学礼,无以立。

86、《三国演义》: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

87、道隐于小成,言隐于荣华。——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
88、为人若此,庶乎近焉。——《朱子家训》

89、嗟乎神坛长在,盛世长在。区区辞约意简之赋,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,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。笔路荒芜处,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貌之省净文体也。是为辞缘。

90、贵贤,仁也;贱不肖,亦仁也。

91、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92、宽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乱而敬,扰而毅,直而温,简而廉,刚而塞,强而义。

93、兼相爱,交相利。

94、中国国学中关于礼孝仁义的词句很多:

95、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

96、弈之为数,小数也;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·第九节》

97、意思:看遍了历史上无数的有识之士、国家、家庭,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勤奋、节俭,而当他们奢侈腐败的时候,就是他们破败没落的时候。这句话是提醒人们,应该时时刻刻努力勤奋,不要有丝毫的颓废腐败,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

98、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

99、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,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
100、声乐之入人也深,其化人也速——《荀子·乐论》

101、在国学中,有许多关于坚持的句子,下面是几个常见的例子:

102、先行其言,而后从之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篇》

103、解释:人生固定有一死,有人宁愿像泰山那样重要,也有人宁愿像鸿毛那样轻微。

104、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——《论语·泰伯篇》

105、从道不从君,从义不从父。

106、意思:国家的兴盛或衰亡,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。

107、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——李商隐《咏史》

108、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六十三章》

109、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篇》

110、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——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
111、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——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
112、《大学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

113、孟子《尽心上》:“志士不忘在蜀士,不忘厥志。”

114、有弗学,学之弗能,弗措也。有弗问,问之弗知,弗措也。有弗思,思之弗得,弗措也。有弗辨,辨之弗明,弗措——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
115、今士之用身,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。——《墨子·贵义》

116、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——《诗经·无衣》

117、人皆可以为尧舜——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二节》

118、积于不涸之仓者,务五谷也——《管子·牧民》

119、古之人,得志,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章句上·第九节》

120、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五十七章》

121、多行不礼,必自及也。

122、惟仁者宜在高位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上·第一节》

123、名无固实,约之以命实,约定俗成,谓之实名。——《荀子·正名》

124、中华文化五千年,儒家思想永不变,改革创新美名传,水泊梁山曾记得一百零八好汉,中国辉煌在眼前。

125、见善,修然必以自存也;见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善在身,介然必以自好也;不善在身,菑然必以自恶也。——《荀子·修身》

126、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,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,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

127、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

128、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,但是男子汉(有志气的人)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。

129、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章句下·第十四节》

130、听其言也,观其眸子,人焉廋哉?——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上·第十五节》

131、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

132、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——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
133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
134、中华儿女大家庭,兄弟姐妹是一家,尊老爱幼是美德,努力学习报祖国,富国强民共奋斗,爱我中华记心中。

135、瑕不掩瑜、瑜不掩瑕——《礼记·聘义》

136、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。未有能生者也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·第九节》

137、视人之国,若己之国;视人之家,若己之家;视人之身,若己之身。

138、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!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

139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篇》

140、"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"——出自《荀子·劝学》。意为只有积累了许多小步的努力,才能达到千里之遥的目标。

141、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,美不尽言,美不胜收,美轮美奂,然大美无声,非虚妄浅薄者可闻,国学典籍含英咀华,默而无言,与你遥遥相对,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,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,感悟国学,体味国学,践行国学多时,你会蓦然发现,国学大美,其实已在你心里。

142、良农不为水旱不耕,良贾不为折阅不市——《荀子·修身》

143、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章句上·第二十节》

144、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,必然有世界上维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传承。这就是我们的国学。有不间断的历史记载,丰富的文学宝库,书法,绘画,音乐,戏曲,治国理政的明策,战无不胜的兵法,各领域的科学发明。悠久的一脉相承。骄傲自豪的我们,肩负着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使命!

145、未有知而不行者。——《传习录·卷上·徐爱录》

146、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

147、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上·第二十六节》

148、"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"——出自《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》。意为即使身处天涯海角,只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就能感到彼此的亲近和支持。

149、用下敬上,谓之贵贵;用上敬下,谓之尊贤。贵贵、尊贤,其义一也。——《孟子·万章章句下·第三节》

150、《史记·张释之田单列传》:“不挠不屈,益矣。”

151、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,历史悠久,底蕴深厚。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,让世界为之赞叹,让国人为之骄傲!然而,时光流转,时代变迁,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,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被遗忘在尘封的角落。不得不承认,这是一个文化亢奋的时代,“韩流”来袭,势不可挡,西方文化不断“抢滩登陆”,多元文化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,越来越时尚前卫。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,一方面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会带来传统文化的迷失。这是多么可怕!没有别具特色民族文化,必然无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,赢得世界的尊重!

152、浩瀚青史,概括于坛内;辉煌文化,浓缩于眼前。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,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。论英雄不计成败,数风流可鉴兴亡。浪淘何物?劝归谁家?文化乃长青树,科学乃聚宝盆。创造人间福址,推动历史车轮。

153、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,而以长击短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154、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
155、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

156、.1.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下·第十五节》

157、"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"——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意为只要心存诚意和决心,就能克服一切困难。

158、利少而义多,为之。

159、解释:意味着即使有困难,也要坚持向前,不被困境所阻挡。

160、朗朗乾坤,堂堂中华。高龄五千岁,繁衍百亿人。铁肩挑五岳,巨手开三峡。腰环长城,脚跨九曲黄河。高擎文明圣火,穿越世纪风云。火熊熊薪传百代,光灿灿彪炳千秋。

161、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

162、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之子于归,百两御之。——《诗经·鹊巢》

163、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

164、这句话强调了要懂得感恩并回报恩德,懂得感恩并回报义气。在国学文化中,感恩是一种美德,懂得感恩可以使人心存感激,珍惜他人的恩惠,同时也能促使人更加善良、宽容和乐于助人。感恩之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,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秉持的品质。

165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

166、生而知之者上也,学而知之者次也;困而学之又其次也。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篇》

167、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

168、不义而强,其毙必速。

169、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五章》

170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篇》

171、国学中有很多关于坚持的句子,以下是一些例子:

172、尊贤使能,俊杰在位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五节》

173、君子和而不流;强哉矫。中立而不倚;强哉矫。国有道,不变塞焉;强哉矫。国无道,至死不变;强哉矫。——《中庸·第十章》

174、目失镜,则无以正须眉;身失道,则无以知迷惑。

175、国学中有许多关于坚持的句子,这些句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。以下是一些国学经典中关于坚持的句子:

176、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——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

177、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——《朱子家训》

178、少事长,贱事贵,不肖事贤,是天下之通义也。——《荀子·仲尼》

179、知贤之为明,辅贤之谓能,勉之强之,其福必长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
180、设坛祭祖,乃尘海茫茫,意会圣贤、神通经典之盛事。古今异格,赋颂不已。且喜京华世纪之交,日融乎比,月裁乎兴。凡人间山水草木,潇潇然如卞子采玉,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,坛名中华世纪。

181、登坛了望,乾旋坤定。天行健,地包容。前可见古人,后可见来者。对比幽州台,激发冲霄志。哀兵必胜,中华必兴。日月为我祖国作证,风霆为我民族壮行。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,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。

182、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十五章》

183、仁则人亲之,义则人尊之。

184、善歌者,使人继其声;善教者,使人继其志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
185、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

186、这些句子都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毅力和决心,不断努力追求目标